河南化工

综述与述评

  •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樊佳磊;陈悦;张宇凡;王进;姜俊恒;李莹;马登学;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受重视,而生物基聚氨酯作为可再生资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基聚氨酯以天然多元醇(如植物油、木质素、糖类等)为原料,通过一步法、两步法制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基聚氨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生物基原料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利用花生壳粉液化产物制备生物基聚氨酯这一较新的路线,并对生物基氨酯在满足碳达峰碳中和条件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年02期 v.42;No.527 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改性农业废弃物生物炭吸附水中新污染物研究进展

    余正洋;龚为进;黄做华;田振邦;李宾宾;

    新污染物(ECs)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成本低、高效吸附的生物炭可以作为去除水中新污染物的吸附剂,但存在比表面积小、孔隙结构单一、表面官能团富集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吸附和富集特定污染物的能力有限。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改性方法包括酸碱改性、金属化合物改性、赋磁改性、元素掺杂、球磨研磨。总结了改性农业废弃物生物炭去除内分泌干扰素(EDCs)和抗生素两类典型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情况,系统阐述了改性生物炭对上述两类典型新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5年02期 v.42;No.527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 可见光或电化学条件下8-氨基喹啉及其类似物C4-H键的官能化反应研究进展

    董李焱;程舒晴;袁雨露;卢鑫;韩帅军;

    8-氨基喹啉及其类似物8-羟基喹啉和1-萘胺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材料等领域,特别是C4位取代的8-氨基喹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已成为有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见光和电化学诱导的碳氢官能化方法为现代合成化学提供了更加绿色环保、原子经济的新策略。可见光和电化学诱导的8-氨基喹啉及其类似物选择性碳氢官能化取得较快发展。从光催化和电化学两个方向对8-氨基喹啉及其类似物8-羟基喹啉和1-萘胺C4位的官能团化进行总结归纳及分析。对该方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5年02期 v.42;No.52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 水中微塑料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王沐楠;张居奎;林英姿;朱豪杰;黄涛;申诗文;

    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微塑料的去除并未建立统一标准,大多数去除工艺都存在自身缺陷。对微塑料的危害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了水环境中微塑料去除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研究进展。

    2025年02期 v.42;No.52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开发与研究

  • 硅锰废渣/芦苇基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吸附水中磷的性能研究

    罗桂林;田林锋;左正艳;晁婧;解鹤;王巧净;马宏业;

    过量的磷排入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如不控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生物质因为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吸附除磷。硅锰废渣大量堆积会污染环境、占用土地。通过热解法将芦苇基生物质炭和硅锰废渣进行复合,探讨了改性前后硅锰废渣/芦苇基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酸碱改性后的硅锰废渣/芦苇基生物质炭材料比未改性的对磷的吸附性能要高;并且经过酸改性后在动态下最大吸附率可以达到97%。该复合材料有望作为一种很好的吸附环保材料,开辟硅锰废渣、芦苇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2025年02期 v.42;No.527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多孔硅酸钙对沥青烟气的吸附作用研究

    沈凡熙;伍泽广;万晓霞;

    沥青烟气会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沥青烟气的净化是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热点。利用多孔硅酸钙比表面积大、内部多孔、吸附性强的特点,研究其对沥青烟气的吸附净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多孔硅酸钙对沥青烟气中VOC、CO和NO等成分的吸附净化率可达80.89%、81.67%和92.31%,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42;No.52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纳米SiO2颗粒改变油湿性岩石润湿性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张通;徐建平;冯震;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选取正癸烷分子作为油滴组分,表面甲基改性石英作为油湿性岩石的典型代表,构建油滴-岩石在纯水溶液、纯水纳米颗粒溶液和6%NaCl纳米颗粒溶液三种体系模型。通过测量接触角数据、观察油滴形态以及计算油滴分子沿z轴的密度分布曲线的方法对润湿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颗粒可以改变油湿性岩石润湿性,结合模型中各组分之间的吸附能与纳米颗粒动态变化过程可得到其改变润湿性的机制。同时油滴对纳米SiO_2颗粒的吸附让油滴能稳定地保持住形态而不发生分散,从而改变了油湿性岩石的润湿性。6%NaCl溶液中纳米颗粒改变润湿性的效果不如纯水溶液,原因是Na离子、Cl离子与纳米颗粒之间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力作用导致纳米颗粒团聚比较严重,使得更多的油滴部分吸附到岩石表面。

    2025年02期 v.42;No.52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1K]
  • 半花菁类光敏剂的合成及研究

    花杨梅;

    设计了一种基于半花菁染料的D-A-D分子骨架,构建了两种光敏剂HC-1和HC-2,对该光敏剂的光热性能和光动力进行了研究测试。研究表明,该研究优化了光敏剂的结构构型,提高了对光的吸收能力和光热转换效率。

    2025年02期 v.42;No.527 33-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二氟磷酸锂的制备工艺

    张国辉;崔艺馨;闫春生;

    二氟磷酸锂是一种重要的电解液添加剂,能够全面提升锂电池的性能。以五氟化磷和锂盐为原料制备二氟磷酸锂,研究了锂盐种类、反应温度、五氟化磷与锂盐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碳酸锂作为反应锂盐,反应温度为55℃,五氟化磷与碳酸锂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时间为1.5 h条件下,二氟磷酸锂产品的收率可达85.8%,纯度可达99.5%。本工艺反应快速,产品收率高,纯度合格,工艺可行。

    2025年02期 v.42;No.527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 不同改良剂对烤烟根际酶活性的影响

    武盼盼;刘书武;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烟草秸秆生物炭(BSA)、玉米秸秆生物炭(BST)、烟草秸秆腐熟有机肥(M)短期内对植烟土壤pH值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还田和腐熟有机肥还田后,土壤pH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阶段性变化。提高土壤pH值,较对照组最高增加了25.8%,腐熟有机肥处理的效果优于秸秆生物炭还田。秸秆生物炭和腐熟有机肥处理的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腐熟有机肥还田比秸秆生物炭还田对植烟土壤的改善更有效果。

    2025年02期 v.42;No.527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生产与实践

  • 空气预热器的优化研究

    皇甫为宗;徐会;

    简述了原水煤浆锅炉配套的空气预热器换热效率低,烟气余热回收不充分问题。根据改造后天然气锅炉的烟气特性,在充分利用原有空气预热器现场基础和管口尺寸的前提下,设计出全新的空气预热器。新空气预热器投运后,年产生经济效益约54.8万元/台。

    2025年02期 v.42;No.527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低磷阻垢缓蚀剂ZH446在化纤循环水场的应用

    韩婵;高平;孔莹光;张英汉;

    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重要性。阐述了低磷阻垢缓蚀剂ZH446从2016—2022年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化纤循环水场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低磷阻垢缓蚀剂ZH446的作用机制和实际运行中的阻垢性能、缓蚀性能。评价了低磷阻垢缓蚀剂ZH446的阻垢率和碳钢挂片、碳钢试管腐蚀速率的结果。

    2025年02期 v.42;No.52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Atmer163在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

    佟胜男;付红生;刘彬伟;杨雷;

    浅析了Atmer163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作为杀活剂和抗静电剂的作用机制,讨论了Atmer163在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使用不同催化剂生产不同聚丙烯牌号时Atmer163的不同加入方式,并运用到实际过程中。减少了装置非计划停工的次数,有效降低了助剂单耗,经济效益显著。

    2025年02期 v.42;No.527 50-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 催化裂化装置烟道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程前进;

    通过对2~#催化裂化装置烟道管线大支撑下,筒体对接焊缝及膨胀节铰链支座端板焊缝开裂的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材质劣质、应力过大及设计不合理是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设计管道更换后,装置平稳运行至今,为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打下基础。

    2025年02期 v.42;No.52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 离心式空压机三级振动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孟令权;

    离心式空压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为生产装置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流量对下游生产装置影响较大,离心式空压机作为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至关重要。某厂离心式空压机因三级振动高联锁无法正常开机,对该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处理。重新开机后,运行效果良好。

    2025年02期 v.42;No.52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化工教育

  • 微视频与实操实验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徐世平;王博;刘厶旖;张钰坤;叶子;于海燕;李玉江;

    为应对实验教学过程中资源紧张、课时有限等挑战,以环境工程学为例,开发了一系列与实验课相适配的高质量实验教学微视频,并将其策略性地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中实践操作和课后复习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种微视频与实操实验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同时增强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实验教学整体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5年02期 v.42;No.52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基于数学理念和理论联系实际在化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陈娟;冯双;曾谦;赵贵丽;肖志友;黄宏升;

    围绕学生、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现阶段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工程认证的理念进行一步一步的改革。以贵州理工学院化学分析课程为例,基于数学理念对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素材、雨课堂手段对过程考核等进行了应用探索。合理植入数学知识,把化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成分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消除学生对学习化学分析的畏惧;根植守正创新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基于工程认证理念进行课程评价、持续改进和数据跟踪,该课程的达成度提升了10%以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2025年02期 v.42;No.52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 人工智能技术在混合式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张爱勤;王诗文;杜淼;罗河伟;宋延华;方华;闫继;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本科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以理论电化学课程的混合式研究性教学为例,从智能化线上课程建设、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AI技术的可能应用路径,并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教学反思。讨论了AI技术对教学过程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为实现研究性教学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52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