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综述与述评

  • 3D打印用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刘嘉旋;夏学莲;史向阳;吴昊;马原腾;周振伟;

    综述了PLA与纤维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纤维种类、纤维含量、纤维表面改性、复合材料热处理、3D打印工艺参数等对3D打印用PLA/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归纳了不同种类改性的优势和研究特点,对3D打印PLA/纤维复合材料在改性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3年09期 v.40;No.51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氢键液晶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

    毛著鹏;王少霞;

    结合氢键和液晶的特异性能,对氢键自愈的弹性体液晶、氢键自组装的超分子液晶体系、氢键液晶模型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指出了氢键液晶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氢键液晶的动态可逆性、响应性、自适应性以及粗粒化模型理论的优点。

    2023年09期 v.40;No.510 5-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氨肟化法己内酰胺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王亚琴;

    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工业废水处理无疑成为生产环节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利用氨肟化法来生产己内酰胺所引发的废水处理技术问题。重点介绍了各种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3年09期 v.40;No.51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磷矿加工中副产氟硅酸制氢氟酸工艺技术及研究进展

    张永明;

    在萤石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磷矿加工中副产氟硅酸制氢氟酸技术研究成为氟化工行业当下的热点和难点。介绍了国内外氟硅酸制氢氟酸的工艺技术。总结了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氟硅酸制氢氟酸的研究进展情况,为今后氟硅酸制氢氟酸的技术提升提出建议。

    2023年09期 v.40;No.51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开发与研究

  • 新型光致变色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

    陈湃;王帅;张阳;

    将萘胺与羧基螺吡喃进行酰胺化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螺吡喃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确认,对中间体羧基吲哚和最终产物SP-N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条件优化。当醋酸用量为40 mL,反应时间为18 h时,中间体的产率达到最大为40.1%,当n(三乙胺)∶n(萘胺)为1.5∶1时,酰胺化反应产率达到最大38%。

    2023年09期 v.40;No.510 16-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非均相催化过一硫酸盐去除水中苯酚实验研究

    张菁森;李想;马攀峰;张唯佳;刘秉涛;

    采用共沉淀法得到磁性催化剂铁酸锰(MnFe_2O_4),对该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目标污染物苯酚进行了探究。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浓度、苯酚溶液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MnFe_2O_4投加量为1.2 g/L,PMS浓度为0.8 mmol/L时,对苯酚的去除率在40 min即可达到98%以上,且去除所需时间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在MnFe_2O_4/PMS体系中参与降解的主要活性物质是~1O_2和空穴。

    2023年09期 v.40;No.51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噻虫嗪绿色合成工艺

    魏义兰;张旭;王宇;李华轩;

    以2-氯-5-氯甲基噻唑与3-甲基-4-硝基亚胺基四氢-1,3,5-噁二嗪为原料,通过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噻虫嗪,产品采用HPLC、IR、~1H-NMR等手段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选工艺条件为:DMF作溶剂,K_2CO_3作缚酸剂,n(3-甲基-4-硝基亚胺四氢-1,3,5-噁二嗪)∶n(2-氯-5氯甲基噻唑)∶n(K_2CO_3)为1.1∶1.0∶1.2,反应温度35℃,甲醇作重结晶溶剂,噻虫嗪产品的外标含量高于98%,收率达80%。该工艺路线有效地降低了废水排放量,产品收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2023年09期 v.40;No.510 24-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不同浸泡条件对杜仲叶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蒋碧伟;罗蓓蓓;张立攀;张亚勋;孙茜茜;任钊;

    探讨不同浸泡条件对杜仲叶茶活性成分的影响,分析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及体外降糖作用。分别考察了浸泡温度、时间、次数对杜仲叶茶中黄酮、多酚、绿原酸、京尼平苷酸溶出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DPPH·、OH·清除作用及对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当浸泡温度在90℃以上,时间45 min,首次浸泡时活性成分溶出量最大。杜仲叶茶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其对DPPH·、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IC_(50)分别为0.231 92、7.443 69 g/L,同时,杜仲叶茶体外降糖研究表明,其对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IC_(50)为1.941 63 g/L。合适的浸泡条件能够保证杜仲叶茶活性成分溶出量最大,更有利于其功效作用的发挥。

    2023年09期 v.40;No.510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回火温度对LiNi_(0.5)Mn_(1.5)O_4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赵巧丽;李龙;

    以LiNO_3、Ni(NO_3)_2·6H_2O、Mn(NO_3)_2为主要原料,尿素作燃料,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亚微米级、电化学性能良好、单晶形貌的5 V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考察了不同回火温度对所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充放电实验对不同回火温度下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回火温度得到的样品均具有尖晶石结构。但是在回火温度为800℃和900℃下合成的样品产生了较多的杂质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合成产物的结晶度逐渐提高,粒径逐渐增大。在回火温度为850℃得到的样品成清晰的八面体外形,结晶良好,粒径适中,在3.5~4.9 V内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最高,3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最好,其电化学性能最好。

    2023年09期 v.40;No.510 33-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生产与实践

  • 重整联合装置用能分析及节能优化措施

    徐明;

    介绍了洛阳宏兴新能重整装置自开工以来的运行情况,装置面临原料组分变化大、加工负荷低、用能成本高等问题。全面分析了装置的用能情况,针对主要用能影响因素采取节能优化措施,大幅降低了装置的能耗,并探索发掘新的节能点。

    2023年09期 v.40;No.51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环己醇集管回收物料系统的优化改造

    吕洋;王玮琦;张栓;

    针对环己醇生产装置集管回收物料系统所采用的“地坑储罐+液下抽料泵”设计中存在检修维保困难,维修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选用磁力式离心泵替代长轴液下抽料泵的技术改造方案,将位于地坑受限空间内的液下抽料泵改为置于地面的磁力式离心泵。通过优化安装和配管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维保时的困难,大幅降低了维修作业量,缩短了地坑储罐抽料泵的检修时间,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监护和维保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23年09期 v.40;No.51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己二酸结晶器中微结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卢磊;陈扬;蔡前进;

    己二酸的生产过程中,结晶工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己二酸微结晶,导致结晶器运行不稳,影响其结晶质量,进而影响到己二酸的产品质量。对己二酸微结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己二酸结晶器稳定高效的运行。

    2023年09期 v.40;No.51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环己醇精制系统节能措施的应用

    申全胜;李俊超;于新功;代士凯;刘炳鑫;

    针对环己醇工业生产装置中环己醇精制系统存在蒸汽消耗量及废水产生量大的问题。通过新增环己醇蒸汽换热器,回收环己醇蒸汽热量;水环真空泵机组代替蒸汽喷射泵,环己醇分离塔回流罐水包分离水回收等技术改造方案来解决环己醇精制系统蒸汽消耗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废水排放量大等问题。该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环己醇的生产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023年09期 v.40;No.51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凸轮转子泵运行问题及处理办法

    姚钰龙;

    对某厂装卸车设施8台凸轮转子泵运行期间频繁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处理,并对凸轮转子泵的运行进行数据分析、设备拆检等,制定出解决方案。

    2023年09期 v.40;No.510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硫酸法烷基化油辛烷值影响因素的探讨与优化

    牛东会;向杰;席绍然;程龑阳;张晋清;

    介绍了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20万t/a硫酸法烷基化装置主生产单元的反应流程,并对烷基化反应的链式反应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洛阳分公司20万t/a硫酸法烷基化装置的烷基化反应中最佳烷烯比(体积分数之比)范围为(10~12)∶1,最优反应温度应控制在2.3℃左右,最佳反应废酸浓度(质量分数)约93.5%和反应酸烃比(体积比)约1.2;并通过装置能耗和产品质量分析可知,在这些最佳条件下进行烷基化反应的装置能耗最低,且可得到辛烷值高达97.5的高辛烷值烷基化油。

    2023年09期 v.40;No.51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聚甲醛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调控措施

    田德智;邵淇渝;

    介绍了聚甲醛废水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及一系列的调控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制约污水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实现了废水处理系统长周期、高负荷、稳定运行。

    2023年09期 v.40;No.51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PA66气囊丝纺丝工艺的技术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吴江明;

    研究了当前PA66聚合工艺生产工业纺丝在固相增黏之后,切片黏度、纺丝箱体温度、侧吹风的风速、温度和湿度及纺丝生产现场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PA66气囊丝可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预张力罗拉的张力和第二级热拉伸罗拉的温度,可有效优化提高PA66气囊丝收缩率,提升PA66气囊丝纺丝工艺的产品品质和稳定性。

    2023年09期 v.40;No.510 53-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分析测试

  •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焙烧钼精矿中的硅

    刘雷雷;马晓敏;

    采用硝酸-氢氟酸混合酸经微波消解后溶解试样。对显色pH值进行了确定,探讨确定了钼酸铵溶液加入量、草酸-硫酸混合酸加入量、抗坏血酸加入量的影响。对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排除,确定了于分光光度计波段为790 nm处测定显色度。将该法应用于焙烧钼精矿试样中0.15%~8.00%硅量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62%~1.67%(n=11),加标回收率为98.0%~101.0%。

    2023年09期 v.40;No.51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探究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硝酸盐测定的影响因素

    鲁宁;

    我国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硝酸盐的测定主要采用硝酸盐紫外光度法。为了探究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分别对检测过程中的甲液过滤方式、甲液酸度、乙液反应时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过滤方式及甲液酸度对结果的影响较为关键。

    2023年09期 v.40;No.51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醋酸装置废酸中乙酸及丙酸的测定

    周发海;郭零;

    醋酸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废酸,处理废酸过程,需要知道其内部乙酸及丙酸的准确含量。经过大量的实验,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醋酸装置废酸中乙酸及丙酸的分析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此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

    2023年09期 v.40;No.51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化工教育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思考

    熊加斌;刘国群;陈思如;

    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对高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通过对现状及问题的详细分析,找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不足的原因,进而照单抓药逐一突破,制定合理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2023年09期 v.40;No.51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汇集式”教学体系

    杨泛明;马德崇;吴丹;游一兰;贺国文;

    立足于新工科建设大背景,针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首次提出“汇集式”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基于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建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汇集式”教学体系;建立促进“汇集式”教学体系持续改进的反馈机制。“汇集式”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促进专业发展,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2023年09期 v.40;No.51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面向理工类本科生科研创新类实验课的选题方法探索

    高明明;胡振;苏继新;石岩;

    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类实验课是提高理工科本科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创新实验选题是实验顺利展开的关键。基于创新实验课的探索性,建议以导师为主导进行选题,选题立足于本专业基础学科之上,体现科研创新性,并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实习平台推动本科生的创新实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应用及就业前景的认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09期 v.40;No.51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