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艳;朱晓明;赵锦波;尚浩;
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甲硝唑抗生素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反应温度、废水的初始浓度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20 mmol/h下,甲硝唑浓度1 000 mg/L,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40℃,废水初始pH值为12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58.2%,废水的5天生化需氧量(BOD_5)与COD的比率(BOD_5/COD)从0.17提升到0.41。为了进一步探索甲硝唑抗生素废水的矿化途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FT-IR光谱对甲硝唑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臭氧氧化技术可大幅提高抗生素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
2022年12期 v.39;No.50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张璐;孙建明;朱亚琦;杨雪;蒋云飞;曹梦炫;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甘油为增塑剂,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玉米淀粉/壳聚糖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包装薄膜。对薄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疏水性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对薄膜的色泽、味道、柔韧性进行感观评价。实验表明,在壳聚糖含量为0.4 g/(g淀粉),60℃干燥13 h的条件下,制备的淀粉/壳聚糖薄膜无色透明、柔韧性好、均匀光滑、边缘不卷曲、无异味,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2022年12期 v.39;No.50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王军龙;梁浈晶;单绍军;
采用常压氧化酸浸法从钴白合金中浸出钴和铜,研究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和硫酸浓度对钴白合金中钴和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出酸浸的最优条件为:浸出时间6 h,浸出温度70℃,液固比9∶1,硫酸的浓度2.0 mol/L,此时钴的浸出率为88.7%,铜的浸出率为86.4%。
2022年12期 v.39;No.50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丁伟丽;任玲玲;王唸;郑培利;朱怀睿;
萤石和方解石作为典型的含钙矿物,两者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较相似。因此方解石型萤石矿的有效分离是选矿领域的难题之一。以水玻璃、硫酸铝及两者组合成为盐化水玻璃作为萤石浮选阶段的抑制剂,通过纯矿物浮选实验进行研究,探究了这三种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抑制作用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单一使用水玻璃或硫酸铝条件下,抑制效果不佳。而盐化水玻璃(硫酸铝∶水玻璃为2∶5)时,能有效抑制脉石方解石,实现对萤石矿的有效分离。
2022年12期 v.39;No.50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牛磊;孙旭东;董玉超;张森林;
以叔丁基乙烯基醚(t-BVE)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叔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P-BVE/MA)。分别讨论了引发剂加入量、单体浓度及反应温度等聚合参数对产品叔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特性黏度(SV)及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的聚合条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测试手段对所聚合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叔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交替共聚物。
2022年12期 v.39;No.501 29-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张琪;陈正;
利用CdTe易氧化及其氧化物熔点低、易升华的特性,采用氧化焙烧法进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中Te、Cd回收的实验研究,探究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Te、Cd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条件800℃,氧化焙烧时间1 h,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中Te回收率达到93.96%,Cd回收率达到89.27%。此方法工艺简单,经济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
2022年12期 v.39;No.50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杨明霞;
以乙二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乙腈作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比例、溶剂用量对亚硫酸乙烯酯(ES)收率的影响及催化剂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并对比不同除酸剂的除酸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0℃条件下,n(C_2H_6O_2)∶n(SOCl_2)=1∶1.1,m(CH_3CN)∶m(SOCl_2)=2∶1,ES收率最佳为90.5%。ES粗品经碳酸锂(Li_2CO_3)除酸,实验室精馏处理,产品指标合格。
2022年12期 v.39;No.50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