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特别报道

  • 先发地区技术转移模式探索与启示

    李兵;高畅;黄敬洛;陈峡忠;

    总结了技术转移模式研究水平趋势和上海、浙江、江苏等先发地区技术转移的模式,提出了若干启示与借鉴:强化“市场机制”,不断创新激发成果转化主体活力动力;强化“场景驱动”,充分发挥应用场景在成果转化中的示范作用;强化“拨投结合”,大幅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效能;强化“科技中介”,充分调动技术经纪人在成果转化中的积极性。

    2024年11期 v.41;No.524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李涛;徐丽;任保增;屈凌波;刘国际;侯翠红;

    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定义、特点及其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化工行业现状以及新质生产力在化工行业的应用。探讨了化工行业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面临的挑战,指出新质生产力将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动化工行业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展望了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11期 v.41;No.52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开发与研究

  •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Na3V2(PO4)3@C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刘燕;孙静静;曹智洋;王洪波;贾丰春;刘园;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均匀碳包覆的NVP@C,分析了NVP@C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用于SIBs和AZIBs时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VP@C材料应用于SIBs上具有优异的高倍率性能与耐低温性能,当电压为2.0~4.2 V时,材料在5 C循环下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99.69 mAh/g,循环500圈后容量仍有84.98 mAh/g,-40℃时放电比容量80.96 mAh/g。NVP@C材料应用于AZIBs时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当电压0.5~1.8 V时,材料在5 C循环下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10.48 mAh/g,经过80圈循环后仍有103.34 mAh/g,容量保持率93.54%。

    2024年11期 v.41;No.52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基于响应面法黄磷副产物磷铁制备磷酸钠的研究

    饶程;刘茂涵;孟方友;王江河;陈梦萍;

    黄磷副产物磷铁的大量堆积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且附加值降低。以磷铁、浓硝酸、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浸取-重结晶法制备磷酸钠,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以产率为响应值,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和优化了磷铁制备磷酸钠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的预测与实际实验验证,获得较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min,氢氧化钠浓度50%,产率可达77.54%。通过浸取-重结晶法,将黄磷副产物磷铁制备成磷酸钠,实现了变废为宝、绿色回收的理念,提高磷铁的有效利用率。

    2024年11期 v.41;No.52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双盐离子液体的离子微环境调控及对环氧丙烷开环反应的影响

    陈圣新;黄昭晖;陈平;李鑫钢;

    合成了具有不同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胆碱、四乙基铵,但具有相同阴离子醋酸根的双盐离子液体(DSILs)。随着不同阳离子混合和比例的调整,DSILs的氢键离子微环境和电子密度通过递减密度梯度和核磁共振光谱进行分析,揭示了其非理想型变化的原因。当DSILs催化剂被放入甲醇溶剂中时,离子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屏蔽,进一步对甲醇的溶剂性能造成影响。在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开环加成反应中,DSILs催化剂通过不同阳离子组合和比例的调整,增强了单一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

    2024年11期 v.41;No.52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多股流混合管束高压换热器性能研究

    苏泊源;李卫东;李腾飞;

    为了研究换热管螺旋角度、层间距、管间距等关键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多股流混合管束高压换热器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下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传热和压降性能,分析了其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混合管束换热器综合性能较优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多股流混合管束高压换热器的壳程换热系数随层间距、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壳程压降随层间距、管间距和螺旋角的增大均减小;总传热量随螺旋角和层间距改变的变化程度不大,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2024年11期 v.41;No.52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 Co3O4纳米薄片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

    蔡涛;寸菊珍;唐诗瑾;林睿;滕明瑜;

    通过水热法制备Co_3O_4泡沫镍电极材料。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Co_3O_4纳米超薄片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并对制备所得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为了考察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别进行了循环伏安性能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CD)测试。结果表明,140℃下制备的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较好,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1~10 A/g),其电容的保持率高达90.87%,且循环伏安性能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一致。并且从其循环600次的比容量数据可知,其比容量依然没有下降,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2024年11期 v.41;No.52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综述与述评

  • 尼龙612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马原腾;夏学莲;周振伟;李杭;吴昊;陈磊;丁幸果;

    尼龙612(PA612)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综述了PA612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其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性能上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接枝马来酸酐、热塑性聚氨酯、PA1012、玻纤、氢氧化物、二维氧化铝等材料对PA612进行的共混改性以及不同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对PA612在改性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4年11期 v.41;No.52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 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及其未来展望

    冯小俊;韩存昊;蒋林杉;程宽平;

    在众多锂矿石资源中,盐湖卤水型锂矿占据了最大的储量,占据我国锂矿总储量的80%以上。如何高效利用盐湖卤水锂资源问题,对于国内锂产业链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论述了盐湖提锂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技术原理、产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盐湖提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4年11期 v.41;No.52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拟薄水铝石制备工艺进展与展望

    殷剑龙;刘炳琦;徐美焘;范光磊;

    拟薄水铝石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领域,综述了中合法、水热法和有机醇盐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过程。对近年来各种工艺制备拟薄水铝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拟薄水铝石的产业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拟薄水铝石生产技术正在向着高品质、精细化、大规模、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024年11期 v.41;No.52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生产与实践

  • 焦化废水处理工程提标改造及优化运行分析

    董亮亮;王玲玉;姚颖;

    某焦化厂原有“隔油池+气浮池+调节池+AO+絮凝沉淀+深度处理工艺”设施老化,处理效率低,难以满足提标排放要求的问题。本项目设计“预处理+AIS(AO集合处理单元)+A~2O+生物流化床+深度处理工艺”对焦化废水处理。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COD、氨氮、酚、硫化物及氰化物的平均浓度为69、6.4、0.05、0.05、0.07 mg/L,出水达到间接排放标准。工艺运行处理成本低,适宜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

    2024年11期 v.41;No.52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丁二酸酐精馏系统技术改造与应用

    刘利波;

    产能3 000 t/a丁二酸酐工业化装置的精馏工序出现溶剂脱除塔液态成品采出量与塔顶循环泵输送量不匹配,塔釜夹带副产物,切片厚度不均等问题,影响产品纯度和质量。通过对装置溶剂脱除塔新增采出管线,增加切片机组转鼓镀层等系列改造和工艺优化调整。突破了原始设计产能,产品产量和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装置的安全稳定和长周期连续化运行。

    2024年11期 v.41;No.52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PBT及甲醇装置开车过程优化及效益分析

    赵明霞;席国辉;

    分析了PBT装置开车过程、硫回收开车系统、循环水系统、变换装置开车接气过程管控等存在的问题,并对各装置开车步骤进行优化调整,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通过技术改造,避免因锅炉停车导致PBT装置停车,减少了废料产生;避免炉膛长时间燃烧导致系统积碳而停车检修的风险,降低了硫回收检修费用;对循环水投用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减少动设备启动时间,实现了节约开车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变换接气期间一变炉出口高温气体的放空,消除了安全隐患,缩短了接气时间,减少了有效气体放空量。

    2024年11期 v.41;No.52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甲醇制烯烃装置碱洗塔运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袁鹏辉;

    从甲醇制烯烃装置碱洗塔的运行情况及主要存在的堵塞问题,对塔内黄油生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从装置反应器参数、急冷单元参数、碱洗塔参数、技术改造、班组日常操作等方面提出14项可执行的建议措施。为碱洗塔日常运行、堵塞后的处理提供参考,保障碱洗塔的平稳运行。

    2024年11期 v.41;No.52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大功率同步电动机励磁装置保护探讨

    邓涛;

    随着我国烯烃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造粒单元挤压造粒电动机功率往往都在1 MW以上,如果选用异步机,需要配套相应电压等级的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同步机的选用,可以省去配套电容器,同时也能够将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提高了电能质量。因此大功率同步电动机在造粒电动机的选用中日益广泛,随着同步机的选用占比增加,其保护设定是否合理,可靠变得尤为重要。结合案例对同步电动机的保护设定进行讨论。

    2024年11期 v.41;No.52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化工设计

  • 松软地基超高火炬火炬头更换方法

    张祥;

    在化工企业中,超高火炬头的更换是一项挑战性工作,特别是在土质松软或场地受限地区。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采用桁架搭设吊装机构进行超高火炬头更换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高空搭设吊装桁架的失稳问题,而且满足了吊装要求,提供了一种对于复杂条件下超高火炬头更换的有效解决方案。

    2024年11期 v.41;No.52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化工教育

  • 煤制甲醇生产实训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

    宁卓远;王训遒;高健;涂维峰;李鹏;吴双根;

    化工虚拟仿真实训是化工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郑州大学煤制甲醇生产实训在获批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之后,仍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分析了目前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帮助学生建立与先修课程知识的联系,熟悉知识的运用,强化工程意识的讲解,以及加入并细化课程思政等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实践表明,相关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促进了“新工科”实践教学。

    2024年11期 v.41;No.52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 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串联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宋飞;张海梅;刘欢;熊绍辉;成娟娟;刘清泉;

    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常以大量知识的灌输为主,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性理解课程内容。引入串联式教学理念,将课程知识以及相关课程知识分别进行内部串联和外部串联,并结合线上平台进行针对性的串联学习,重点糅合案例进行循环有机串联,助力学生实现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2024年11期 v.41;No.52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化工专业教育新质发展形势下国际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

    禹晓梅;黄佳佳;刘咏;郑金友;李松杰;

    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通过分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国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化工专业教育国际化新质人才的培养路径,积极推动国际研究生全过程信息化质量管理,提高高校国际化的对外开放水平。

    2024年11期 v.41;No.52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高校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究

    孙鑫;董高丽;牛建兵;闫凤美;白文科;喻淼;

    生物与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联合培养机制不完善、资源投入不足、导师团队建设困难、行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完善培养机制,增加设施和经费投入,建立优秀导师团队以及优化培养方案等措施,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

    2024年11期 v.41;No.52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