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开发与研究

  • 混合酸浸法回收废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田向阳;李扬;于毅;徐丽;杨幸川;李涛;

    为提高废脱硝催化剂中钒的浸出率,将草酸和硫酸配制成混合酸,进行了废脱硝催化剂在混合酸下的钒浸出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混合酸的浓度配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6 mol/L草酸+3 mol/L硫酸的混合酸作为浸出剂时,废脱硝催化剂中钒的浸出率达81.91%。在优选工艺下得到的浸出渣粉体的主要成分为锐钛矿型TiO_2,在富集TiO_2的同时浸出渣的比表面积提高18.3%,钛钨含量占比为91.8%,可作为制备催化剂的原材料循环使用。

    2024年02期 v.41;No.5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混合酸浸法回收废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田向阳;李扬;于毅;徐丽;杨幸川;李涛;

    为提高废脱硝催化剂中钒的浸出率,将草酸和硫酸配制成混合酸,进行了废脱硝催化剂在混合酸下的钒浸出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混合酸的浓度配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6 mol/L草酸+3 mol/L硫酸的混合酸作为浸出剂时,废脱硝催化剂中钒的浸出率达81.91%。在优选工艺下得到的浸出渣粉体的主要成分为锐钛矿型TiO_2,在富集TiO_2的同时浸出渣的比表面积提高18.3%,钛钨含量占比为91.8%,可作为制备催化剂的原材料循环使用。

    2024年02期 v.41;No.5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酶法提取草莓中白藜芦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唐功;

    以草莓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纤维素酶法,对草莓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及草莓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剂浓度、pH值、酶添加量、料液比对草莓中白藜芦醇的提取量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草莓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剂浓度60%,pH值=5,酶添加量25 mg,料液比1∶40 (g/mL),提取量最高为5.23 mg/g。草莓白藜芦醇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7.1%和70.2%,极具开发潜力。

    2024年02期 v.41;No.51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酶法提取草莓中白藜芦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唐功;

    以草莓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纤维素酶法,对草莓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及草莓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剂浓度、pH值、酶添加量、料液比对草莓中白藜芦醇的提取量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草莓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剂浓度60%,pH值=5,酶添加量25 mg,料液比1∶40 (g/mL),提取量最高为5.23 mg/g。草莓白藜芦醇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7.1%和70.2%,极具开发潜力。

    2024年02期 v.41;No.51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三元共聚生物质基矿山爆破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俊峰;石建军;

    以接枝共聚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丙烯酰胺(AM)三元复合高分子抑尘剂,以黏度为测试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索抑尘剂最优配比。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表征,对抑尘剂黏度、抗风蚀性、保水性、渗透性等理化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MC-Na∶CMS-Na∶PVA∶AM=8∶8∶3∶16时,制备抑尘剂最大黏为52 689 mPa·s;借助黏度及保水性指标确定抑尘剂喷洒最佳体积分数为8%;木质素磺酸钠和三乙醇胺最优添加量分别为抑尘剂质量分数的0.4%和4%。红外光谱显示丙烯酰胺接枝到羧甲基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扫描电镜显示抑尘剂对粉尘的凝并和黏结性能显著,抗风蚀性实验表明抑尘剂固尘率为85.47%。

    2024年02期 v.41;No.51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三元共聚生物质基矿山爆破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俊峰;石建军;

    以接枝共聚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丙烯酰胺(AM)三元复合高分子抑尘剂,以黏度为测试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索抑尘剂最优配比。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表征,对抑尘剂黏度、抗风蚀性、保水性、渗透性等理化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MC-Na∶CMS-Na∶PVA∶AM=8∶8∶3∶16时,制备抑尘剂最大黏为52 689 mPa·s;借助黏度及保水性指标确定抑尘剂喷洒最佳体积分数为8%;木质素磺酸钠和三乙醇胺最优添加量分别为抑尘剂质量分数的0.4%和4%。红外光谱显示丙烯酰胺接枝到羧甲基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扫描电镜显示抑尘剂对粉尘的凝并和黏结性能显著,抗风蚀性实验表明抑尘剂固尘率为85.47%。

    2024年02期 v.41;No.51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Li3PO4的生成条件研究及其对LiFePO4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方秀利;朱玲玲;陆仁杰;孙兵;杨继明;

    研究了磷酸铁锂(LiFePO_4)制造过程中共生磷酸锂(Li_3PO_4)的生产条件,总结出混料锂铁比例、研磨粒径以及烧结工艺对共生磷酸锂(Li_3PO_4)含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Li/Fe比例>1.04,研磨粒度>1.0μm,烧成温度达到820℃条件下,容易造成磷酸铁锂中Li_3PO_4杂质的生成。实验证明,当磷酸铁锂中Li_3PO_4含量升高会带来LiFePO_4正极材料充放电性能和电阻的增大,不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发挥。

    2024年02期 v.41;No.515 14-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Li3PO4的生成条件研究及其对LiFePO4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方秀利;朱玲玲;陆仁杰;孙兵;杨继明;

    研究了磷酸铁锂(LiFePO_4)制造过程中共生磷酸锂(Li_3PO_4)的生产条件,总结出混料锂铁比例、研磨粒径以及烧结工艺对共生磷酸锂(Li_3PO_4)含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Li/Fe比例>1.04,研磨粒度>1.0μm,烧成温度达到820℃条件下,容易造成磷酸铁锂中Li_3PO_4杂质的生成。实验证明,当磷酸铁锂中Li_3PO_4含量升高会带来LiFePO_4正极材料充放电性能和电阻的增大,不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发挥。

    2024年02期 v.41;No.515 14-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硫酸乙烯酯及其改性分子氧化还原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朱永霞;段宾;李亚楠;

    基于密度泛函,分别从HOMO/LUMO和氧化/还原电位两个角度研究硫酸乙烯酯分子(DTD)及其改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通过垂直电离势的方法对化合物电位进行计算,模拟数值与实验数值有较好的吻合,电位展现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趋势与分子的HOMO/LUMO相符。针对DTD分子结构改性,CO或CC基团的引入对添加剂的氧化稳定性和还原稳定性无益,改性分子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反而变窄。

    2024年02期 v.41;No.515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硫酸乙烯酯及其改性分子氧化还原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朱永霞;段宾;李亚楠;

    基于密度泛函,分别从HOMO/LUMO和氧化/还原电位两个角度研究硫酸乙烯酯分子(DTD)及其改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通过垂直电离势的方法对化合物电位进行计算,模拟数值与实验数值有较好的吻合,电位展现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趋势与分子的HOMO/LUMO相符。针对DTD分子结构改性,CO或CC基团的引入对添加剂的氧化稳定性和还原稳定性无益,改性分子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反而变窄。

    2024年02期 v.41;No.515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电解银的制备及其对丙二醇合成丙酮醛催化性能的研究

    卢进力;谭学军;胜继伟;吕晓威;梁斌;

    采用复配电解银为催化剂,催化丙二醇合成丙酮醛。考察了复配电解银催化剂和单一粒径电解银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复配电解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其排序方式对其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铺放厚度的增加,复配电解银的催化性能先增加后减小。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回收性能,在回收使用5次后,依然具有95%以上的催化性能。

    2024年02期 v.41;No.515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电解银的制备及其对丙二醇合成丙酮醛催化性能的研究

    卢进力;谭学军;胜继伟;吕晓威;梁斌;

    采用复配电解银为催化剂,催化丙二醇合成丙酮醛。考察了复配电解银催化剂和单一粒径电解银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复配电解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其排序方式对其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铺放厚度的增加,复配电解银的催化性能先增加后减小。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回收性能,在回收使用5次后,依然具有95%以上的催化性能。

    2024年02期 v.41;No.515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柠檬酸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实例

    郭昱锋;霍云剑;王晓莺;

    以上海市某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小试研究、中试及工程实施为例,讨论以柠檬酸作为淋洗剂的条件下铜污染土的最佳淋洗药剂用量、固液比、淋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 mmol/L,固液比为1∶4,淋洗时间为30 min时,柠檬酸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铜,其中药剂浓度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固液比及淋洗时间在有限的范围条件下对铜的淋洗去除率影响不显著。经中试验证,该淋洗方案可在淋洗设备的运转条件下实现对批量铜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经工程实施证明,该淋洗方案有效,现场所有修复土壤顺利通过最终的验收。

    2024年02期 v.41;No.51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柠檬酸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实例

    郭昱锋;霍云剑;王晓莺;

    以上海市某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小试研究、中试及工程实施为例,讨论以柠檬酸作为淋洗剂的条件下铜污染土的最佳淋洗药剂用量、固液比、淋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 mmol/L,固液比为1∶4,淋洗时间为30 min时,柠檬酸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铜,其中药剂浓度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固液比及淋洗时间在有限的范围条件下对铜的淋洗去除率影响不显著。经中试验证,该淋洗方案可在淋洗设备的运转条件下实现对批量铜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经工程实施证明,该淋洗方案有效,现场所有修复土壤顺利通过最终的验收。

    2024年02期 v.41;No.51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综述与述评

  • 高温煤焦油加工行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振勇;丁明洁;陈湘;殷甲楠;李银峰;宋成建;

    综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行业生产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煤焦油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行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为目标,并针对煤焦油轻组分利用的薄弱环节进行新技术研发,实现煤沥青加工和轻组分高值化利用。

    2024年02期 v.41;No.515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高温煤焦油加工行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振勇;丁明洁;陈湘;殷甲楠;李银峰;宋成建;

    综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行业生产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煤焦油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行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为目标,并针对煤焦油轻组分利用的薄弱环节进行新技术研发,实现煤沥青加工和轻组分高值化利用。

    2024年02期 v.41;No.515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共价有机框架在染料吸附中的研究进展

    徐以慧;张雪;陈晓堃;王英杰;李佳琪;魏丕峰;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作为一种晶性的多孔有机聚合物,通过动态共价键和拓扑化学的设计,共价键连接有机单体构建的。基于其优异特性,高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永久的孔隙率、易于功能化和结构的可控性,使COFs在环境分析中应用广泛。介绍了COFs在功能、稳定性和孔隙方面的最新设计和改性,详细阐述了COFs吸附/移除染料分子的应用。总结和展望了COFs在环境分析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02期 v.41;No.515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共价有机框架在染料吸附中的研究进展

    徐以慧;张雪;陈晓堃;王英杰;李佳琪;魏丕峰;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作为一种晶性的多孔有机聚合物,通过动态共价键和拓扑化学的设计,共价键连接有机单体构建的。基于其优异特性,高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永久的孔隙率、易于功能化和结构的可控性,使COFs在环境分析中应用广泛。介绍了COFs在功能、稳定性和孔隙方面的最新设计和改性,详细阐述了COFs吸附/移除染料分子的应用。总结和展望了COFs在环境分析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02期 v.41;No.515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PbO2电极在电催化氧化领域中的应用

    曹炼;张居奎;林英姿;孙宁宁;刘成宇;陈静;王梦实;

    电催化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拥有反应条件温和、自动化控制、稳定性好、降解迅速、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因而成为最有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PbO_2电极因其制备简易、析氧电位高、导电性好、耐腐蚀强等特点在电催化领域备受青睐。PbO_2电极在制备过程中往往通过掺杂元素等手段来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以此来达到更高效的降解污染物。总结了近年来PbO_2电极的制备,重点讨论元素掺杂研究进展,整理不同元素对PbO_2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改变,并且提出PbO_2电极在未来研究过程中的挑战及机遇。

    2024年02期 v.41;No.515 37-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PbO2电极在电催化氧化领域中的应用

    曹炼;张居奎;林英姿;孙宁宁;刘成宇;陈静;王梦实;

    电催化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拥有反应条件温和、自动化控制、稳定性好、降解迅速、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因而成为最有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PbO_2电极因其制备简易、析氧电位高、导电性好、耐腐蚀强等特点在电催化领域备受青睐。PbO_2电极在制备过程中往往通过掺杂元素等手段来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以此来达到更高效的降解污染物。总结了近年来PbO_2电极的制备,重点讨论元素掺杂研究进展,整理不同元素对PbO_2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改变,并且提出PbO_2电极在未来研究过程中的挑战及机遇。

    2024年02期 v.41;No.515 37-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生产与实践

  • 尼龙切片干燥塔的设计与优化

    周鹏飞;代永豪;李森;

    对尼龙切片干燥装置的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与优化了一种尼龙切片干燥塔,包括塔体、支撑柱、圆盘形第一及第二隔板、预备仓、主烘干仓、出料仓、进料组件、翻转机构等。将尼龙切片进行翻转、转运,并使尼龙切片在干燥塔中与烘干气流直接接触的方式,提高尼龙切片的烘干效率,减少了烘干风量和温度,降低了切片含水量。

    2024年02期 v.41;No.51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尼龙切片干燥塔的设计与优化

    周鹏飞;代永豪;李森;

    对尼龙切片干燥装置的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与优化了一种尼龙切片干燥塔,包括塔体、支撑柱、圆盘形第一及第二隔板、预备仓、主烘干仓、出料仓、进料组件、翻转机构等。将尼龙切片进行翻转、转运,并使尼龙切片在干燥塔中与烘干气流直接接触的方式,提高尼龙切片的烘干效率,减少了烘干风量和温度,降低了切片含水量。

    2024年02期 v.41;No.51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5000 m3常压低温液氨储槽安装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靳艺东;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 000 m~3常压低温液氨储槽安装项目,由于低温特点对材料性能要求高,安装要求标准高,重点对施工过程中的预制过程、组装过程、焊接过程、储罐保冷、储罐几何检查的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及对充水实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要点进行重点关注和预检,以保证安装质量。

    2024年02期 v.41;No.51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5000 m3常压低温液氨储槽安装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靳艺东;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 000 m~3常压低温液氨储槽安装项目,由于低温特点对材料性能要求高,安装要求标准高,重点对施工过程中的预制过程、组装过程、焊接过程、储罐保冷、储罐几何检查的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及对充水实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要点进行重点关注和预检,以保证安装质量。

    2024年02期 v.41;No.51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智优控制技术在脱硝喷氨控制中的应用

    别亚平;

    脱硝反应机制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多样性以及滞后性让控制变得非常困难,传统的PID控制和APC都无法实现良好控制。智优专家控制系统(DXAICS)是一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在线仿真为导向的第三代控制软件,在解决脱硝系统的复杂性和滞后性起到很好的效果。

    2024年02期 v.41;No.51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智优控制技术在脱硝喷氨控制中的应用

    别亚平;

    脱硝反应机制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多样性以及滞后性让控制变得非常困难,传统的PID控制和APC都无法实现良好控制。智优专家控制系统(DXAICS)是一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在线仿真为导向的第三代控制软件,在解决脱硝系统的复杂性和滞后性起到很好的效果。

    2024年02期 v.41;No.51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在蒸汽锅炉中的应用

    贾艳萍;高文平;刘伟;张建虎;

    采用低氮燃烧器、烟气外循环、分级分区燃烧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将两台75 t/h蒸汽锅炉进行技术改造措施。改造后烟气中NO_x浓度由改造前的104.2 mg/m~3降至40.6 mg/m~3,烟尘浓度由改造前的5.6 mg/m~3降至4.1 mg/m~3,SO_2浓度为9.6 mg/m~3,年均减少NO_x排放50.9 t/a,年均减少颗粒物排放0.7 t/a,烟气中SO_2、NO_x及颗粒物含量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1226—2018)排放浓度限值。

    2024年02期 v.41;No.515 49-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在蒸汽锅炉中的应用

    贾艳萍;高文平;刘伟;张建虎;

    采用低氮燃烧器、烟气外循环、分级分区燃烧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将两台75 t/h蒸汽锅炉进行技术改造措施。改造后烟气中NO_x浓度由改造前的104.2 mg/m~3降至40.6 mg/m~3,烟尘浓度由改造前的5.6 mg/m~3降至4.1 mg/m~3,SO_2浓度为9.6 mg/m~3,年均减少NO_x排放50.9 t/a,年均减少颗粒物排放0.7 t/a,烟气中SO_2、NO_x及颗粒物含量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1226—2018)排放浓度限值。

    2024年02期 v.41;No.515 49-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除氟装置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

    徐宗奇;

    河南能源龙宇煤化工三期循环排放废水中F~-含量较高,未能满足排水要求。采用了化学反应+沉淀除氟+污泥脱水装置,将循环废液氟离子由3~5 mg/L降低至1 mg/L,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循环排污水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消除了外排水氟离子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024年02期 v.41;No.515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除氟装置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

    徐宗奇;

    河南能源龙宇煤化工三期循环排放废水中F~-含量较高,未能满足排水要求。采用了化学反应+沉淀除氟+污泥脱水装置,将循环废液氟离子由3~5 mg/L降低至1 mg/L,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循环排污水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消除了外排水氟离子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024年02期 v.41;No.515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专题论述

  • 智慧安监在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裴泽银;

    基于化工过程安全关键技术,结合风险分析方法,借力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通过建设化工园区智慧安监系统,实现化工园区关键风险信息的动态监测预警、数据分析预测和事故科学应急决策,对于加强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2期 v.41;No.51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智慧安监在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裴泽银;

    基于化工过程安全关键技术,结合风险分析方法,借力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通过建设化工园区智慧安监系统,实现化工园区关键风险信息的动态监测预警、数据分析预测和事故科学应急决策,对于加强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2期 v.41;No.51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化工教育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陈霞明;周亮;廖颖敏;李莹;

    膜分离技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分离技术,其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强且学习难度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做结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校企合作,使其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2024年02期 v.41;No.51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陈霞明;周亮;廖颖敏;李莹;

    膜分离技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分离技术,其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强且学习难度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做结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校企合作,使其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2024年02期 v.41;No.51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热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

    胡冰;

    针对热交换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改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实践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24年02期 v.41;No.51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热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

    胡冰;

    针对热交换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改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实践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24年02期 v.41;No.51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防倒吸实验装置的改进与优化设计

    史岽瑛;王涵;陈新茹;霍佳琦;陈鹏帆;户敏;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绿色化学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防倒吸装置操作不当引起的有毒有害气体易逸出,装置过于繁琐,安装过程复杂等问题,本着科学、安全、可行、简约的原则,对现有防倒吸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与优化设计。该设计践行了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了其创新思维。

    2024年02期 v.41;No.5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防倒吸实验装置的改进与优化设计

    史岽瑛;王涵;陈新茹;霍佳琦;陈鹏帆;户敏;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绿色化学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防倒吸装置操作不当引起的有毒有害气体易逸出,装置过于繁琐,安装过程复杂等问题,本着科学、安全、可行、简约的原则,对现有防倒吸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与优化设计。该设计践行了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了其创新思维。

    2024年02期 v.41;No.5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产科教融合的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培养

    李涛;任保增;屈凌波;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了产科教融合模式下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提出了基于产科教融合模式的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2024年02期 v.41;No.51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产科教融合的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培养

    李涛;任保增;屈凌波;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了产科教融合模式下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提出了基于产科教融合模式的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2024年02期 v.41;No.51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课程中的应用

    李文佐;刘绍丽;

    在研究生课程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年02期 v.41;No.51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课程中的应用

    李文佐;刘绍丽;

    在研究生课程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年02期 v.41;No.51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