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综述与述评

  • 生物质衍生材料在相变储能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刘成员;介朝洋;高哲;孙嘉豪;于江玉;刘智伟;

    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热储性能,通过其固有的相变过程实现能量转换,从而最终降低能源消耗。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具有较宽的应用范围、低成本以及多孔结构等优势,使其成为生物质复合相变材料的理想载体。生物质基相变材料不仅能够解决传统相变材料在固-液转换过程中易损失的问题,还具有环保和可生物降解的特性。综述了生物质衍生材料的种类及其相变储能应用,探讨了生物质复合相变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为相变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025年09期 v.42;No.53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纤维素基复合水凝胶在重金属离子吸附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赵梅红;张丁丁;郭天飞;刘树博;杨帆;郭文慧;

    纤维素基复合水凝胶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以及吸附性能优异,成为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的热点材料。探讨了纤维素基复合水凝胶的多种制备方法,包括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法、辐照聚合法及自组装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对水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该类水凝胶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重点关注了吸附容量、选择性及影响吸附的关键因素。探讨了纤维素基复合水凝胶的主要吸附机制,如静电相互作用、络合作用及离子交换等,并评估了其循环利用性能。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优化水凝胶结构和吸附机制对于提升其实际应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9期 v.42;No.53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碘海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柴伟;

    碘海醇是一种常用的非离子型单体碘造影剂,主要用于CT增强扫描、心血管造影、脊髓造影、泌尿系统造影等。系统梳理了碘海醇的合成路线,主要包括原研路线与改进和新兴合成路线,并对各路线进行分析,以期为其合成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v.42;No.53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密胺纤维的改性研究进展

    何利华;刘志凌;李慧霞;蒋凡顺;张建勋;

    密胺纤维作为新型高效阻燃材料,凭借其原料成本低、无熔滴特性以及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在阻燃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其前驱体密胺树脂作为典型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存在可纺性差的技术瓶颈。研究表明,提升纺丝液的稳定性和成纤性是优化纤维基础性能的关键;而进一步增强纤维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则可有效拓展其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范围。从提升纺丝液性能和纤维性能两方面,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密胺纤维改性领域的创新成果,为突破密胺纤维的产业化应用瓶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5年09期 v.42;No.53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开发与研究

  • 铜修饰的Gd0.9Ce0.1B5O9@g-C3N4光催化剂的合成与光降解盐酸强力霉素研究

    陈敏;陈燃;白素红;谢亚欣;孙晓瑞;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含有稀土五硼酸盐和石墨相氮化碳的复合材料,调控两种成分得到光催化性能最佳的复合材料Gd_(0.9)Ce_(0.1)B_5O_9(GCBO)的占比为7%,g-C_3N_4(CN)的占比为93%,将其简写为CN@GCBO-7。为了进一部提升其光降解性能,铜作为助催化剂,其光降解效率与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8.5%和0.001 8 min~(-1)。相对于CN@GCBO-7、GCBO、CN分别提升了1.3、3.1、92.5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于光催化研究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是成功的。

    2025年09期 v.42;No.534 21-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生物醇基液体燃料稳定性及热值特性研究

    孔永平;熊小双;张环平;万亚萌;牛锋;周洪波;

    在温度20℃下,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乳化剂用量对生物醇基液体燃料稳定性影响因素。随着乳化剂种类及加入量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开始逐渐增大,上升至一定程度后逐渐下降。研究了增热剂种类及用量与生物醇基液体燃料热值影响因素,随着增热剂用量的增大,生物醇基液体燃料的热值也在不断增大,增大一定程度后趋于平衡。实验确定的优化操作参数:复配乳化剂加入量达到2.5%,增热剂加入量为8%时,创新产品热值高达32 657 kJ/kg,创新产品热值较市场现有醇基燃料热值提高30%以上。

    2025年09期 v.42;No.53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Pt-Ce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汽车尾气净化影响

    赖荣辉;杨兰;孙创;杨怡;

    以商用的球形CeO_2作为催化载体,将Pt负载于球形CeO_2表面,再通过900℃高温热处理得到单原子分散的Pt-CeO_2三元催化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表征,以汽车排放尾气组分作为原排,对该催化剂高温热处理前后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以球形CeO_2为催化材料,虽然在高温下发生结构坍塌,但是在坍塌过程中表面的CeO_2结构发生高温重排,生长出细小的晶须,并且微孔中Pt在高温下从孔道内部迁移至孔道外,并被稳定结构的CeO_2捕集,生成稳定Ce—O—Pt键,Pt呈单原子分散。该催化剂经热处理后对CO、NO、C_3H_6和C_3H_8 4种污染物净化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高温热处理后起燃温度T_(50)和T_(90)温升较小,表现出良好抗高温烧结能力。

    2025年09期 v.42;No.53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硫酸钴流化床干燥小试实验研究

    栾道峰;赵五岳;王鹏;金澎;

    工业生产的硫酸钴晶体含有7个结晶水和游离水,其用于三元锂电池生产时需要将游离水脱除而保留7个结合水,便于重新配制成溶液进行后续的反应生产过程。以CoSO_4·7H_2O为原料,在空气湿度70%的环境中,利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研究了其脱除游离水的过程。探究了温度、湿度、时间对脱除游离水效果的影响,验证了小型流化床实验台装置用于硫酸钴脱除游离水的可行性,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实验基础。

    2025年09期 v.42;No.53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高性能抗静电增塑剂在聚氯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王华武;夏涛;于淑萍;

    为提升聚氯乙烯制品的抗静电性能与综合力学性能,使用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乙基)酯作为新型抗静电增塑剂,设定4组配比方案,对热稳定性、界面相容性、红外特征与导电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DBP增塑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性能抗静电增塑剂表现出良好的热重稳定性,且显著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力学性能稳定,可在保持机械强度的同时赋予PVC优异的抗静电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2025年09期 v.42;No.534 38-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生产与实践

  • 煤制醋酸装置清洁生产技术与实践

    席国辉;时鹏;左妍;

    煤制醋酸装置以煤为原料加工生产醋酸,工艺流程复杂,产污环节较多。通过对煤制醋酸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判定企业能效低的瓶颈部位,找出企业污染物产生的来源、数量及类型。从设备和工艺方面提出了螺杆式空压机供气改造,增加一台冷水机组以及循环水泵汽轮机拖动改造等技术措施。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蒸汽消耗、电耗、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

    2025年09期 v.42;No.53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一种清洁型工业油雾分离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张建飞;杨凯凯;

    聚焦传统工业油雾分离器排烟管道长、阻力大、油烟直排污染及油系统负压调节难等问题,通过优化结构与增加过滤回收功能,有效化解油气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难题,实现了油系统真空度精准调节,降低了油路管道阻力。结合公司10.5万t/a硝酸装置油箱的实际应用案例,进一步验证其卓越性能与显著优势,展现出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2;No.53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新型低电导LF炉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剂优化

    郭鹏浩;邢伟;

    针对LF炉密闭循环水系统因使用超纯水引发的强腐蚀性、低电导率限制以及多材质兼容性难题,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低电导复配缓蚀剂。该缓蚀剂基于有机羧酸基底吸附膜、亚硝酸盐强化钝化层、专用铜缓蚀剂三重协同机制设计。在维持系统电导率≤0.05 S/m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碳钢、不锈钢及铜合金的全面防护。工业实验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40 mg/L的低添加量下,可使系统运行6个月后总铁离子富集量降至≤0.5 mg/L,设备维护成本减少60%。

    2025年09期 v.42;No.53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电化学水处理工艺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

    孙浩;

    循环水使用药剂处理后会造成循环水的二次污染,电化学水处理具有清洁环保、节能降耗优点。介绍了电化学水处理工艺的原理,探讨了电化学水处理工艺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在节能降耗、环保方面成效。

    2025年09期 v.42;No.53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专题论述

  • 生物质燃料在清洁取暖领域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耿幼明;郭丝雨;管小刚;史志广;

    通过对国内外生物质燃料应用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生物质燃料在清洁取暖领域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生物质燃料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对解决农村散煤污染,推动农业废弃物利用,助力“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尽管面临原料供应稳定性不足等挑战,但在政策、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为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贡献关键力量。

    2025年09期 v.42;No.53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某石油化工企业罐区VOCs深度治理研究

    刘海濛;

    石化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传统治理技术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以某石油化工企业罐区VOCs深度治理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锅炉高温燃烧协同处理VOCs的创新技术。通过将VOCs废气引入锅炉燃烧系统,结合废气预处理与燃烧参数优化,实现VOCs的高效分解。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使VOCs去除率达95%以上,年运行成本降低40%,同时减少二次污染物排放。研究验证了锅炉协调治理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可行性,为“双碳”目标下工业废气治理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09期 v.42;No.53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化工教育

  • 研究性教学在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申艳敏;刘文举;党丹;白红娟;朱陈;郑远远;陈静;

    互联网背景下为满足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通过优化课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创新竞赛平台,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实践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5年09期 v.42;No.53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 新时代背景下无机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林培玲;王瑛;何亚娜;赵婉蓉;翟乐;冯国栋;

    深入剖析了传统无机化学教学模式在多个层面存在的弊端,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系统地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包括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式学习的科学有序开展、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强化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大胆创新等。从根本上切实提升无机化学教学质量,为社会精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备扎实专业基础、活跃创新思维以及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以充分满足新时代对化学领域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2025年09期 v.42;No.53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与探索

    田宽;赵建波;孙晓丽;孙雨安;王焕新;秦肖雲;李志恒;

    某校应用化学专业依托学校化学化工、材料学等优势学科,主动对接轻工行业相关领域和郑州市传感器特色产业群,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以分析测试技术和智能传感材料为特色的专业方向。从明确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特色实践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本专业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逐步构建面向轻工行业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化学特色方向的建设过程和改革成效。

    2025年09期 v.42;No.53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化工专业专创融合生产实习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常鹏;张亚婷;邓卫斌;周蕊;

    采用课程讲座双指导、项目实习双实践、教赛融合双提升的“专创融合”生产实习新模式,通过生产实习先导课程联合行业企业前沿讲座,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形成,通过生产实习实践结合导师课题实践,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教学融合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效果。实践对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9期 v.42;No.53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