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兴盛;刁世泰;于泽人;张锶匀;
将四苯乙烯衍生物(H_8ETTB)掺杂至聚丙烯酸(PAA)凝胶中,低成本合成了一种具有溶胀致荧光变色的高分子功能材料PAA/H_8ETTB。通过溶胀与脱附实验,提出了聚集诱导比率发光(AIRE)分子掺杂的聚合物溶胀致荧光变色机制:空间效应-聚合物官能团-AIRE分子相互作用-溶剂效应。揭示了聚合物动态微环境对AIRE分子发光行为的阶梯式调控机制,为开发低成本、可逆响应的荧光传感与加密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5年08期 v.42;No.533 11-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曾靖娇;周骏宏;宋锡高;
为了解决粉状磷矿无法直接利用于生产黄磷而堆积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复合黏结剂用于黏结磷矿粉制成球团,系统探讨了磷矿粉生球团制备过程中机械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优化,重点分析了黏结剂用量、黏结剂种类选择以及复合黏结剂的配比对磷矿粉球团落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磷矿粉生球制备条件为含0.25%的聚乙烯醇+0.06%的硼酸+0.12%的液体硅酸钠。该条件下制备的磷矿粉生球落下强度平均可达3次·1.0 m以上。
2025年08期 v.42;No.533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喻宏兴;
以工业用乙炔为碳源,氧化亚硅为硅源,通过CVD气相包覆法,制备出硅氧碳复合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能够有效缓解硅的体积膨胀,提升导电性,从而提高硅基负极的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寿命。通过使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可逆比容量为1 403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7%,性能优异。CVD气相包覆法可以很容易地适应现有锂电池材料的生产工艺。
2025年08期 v.42;No.533 20-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王建辉;倪梓洋;邢盛林;董小煊;
为评估低温下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的影响,以SOUR为参数,通过实验分析Cu~(2+)、Ag~+、Hg~(2+)对活性污泥呼吸抑制的作用,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污泥形态变化。结果表明,Cu~(2+)、Ag~+、Hg~(2+)均对污泥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9.87、10.27、4.49 mg/L。当浓度<12 mg/L时,毒性顺序为Hg~(2+)>Cu~(2+)>Ag~+;当浓度>12 mg/L时,顺序为Hg~(2+)>Ag~+>Cu~(2+)。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污泥形态出现扁平化、萎缩、裂纹等不规则变化。
2025年08期 v.42;No.53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 魏义兰;常晓龙;王良芥;
在惰性溶剂介质中,以固体光气代替光气与3,4-二氯苯胺合成3,4-二氯苯基异氰酸酯。考察了物料配比、投料温度、反应时间、缚酸剂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作溶剂,三乙胺作缚酸剂,原料n(DCPA)∶n(BTC)=1.63∶1,投料温度0~30℃,回流反应温度80~90℃,热反应时间3.5 h,通过稳定性实验,3,4-二氯苯基异氰酸酯的产品收率可达97%。
2025年08期 v.42;No.53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 杨林;董念念;史立军;张建国;崔凤霞;
探讨了采用有机溶剂回流浸提法从发酵菌粉中提取维生素K_2的工艺。通过对菌粉粉碎度、料液比、回流温度、回流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菌粉粉碎150μm(100目),料液比为1∶8(g/mL),回流温度50℃,回流时间为5 h,维生素K_2的提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2.60%。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溶剂回收方便等优点,适合用于维生素K_2的工业化生产。
2025年08期 v.42;No.53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