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综述与述评

  • 改性生物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新;陈雷;刘倩桐;陈博;程迪;刘元昊;林英姿;

    近年来,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生物炭材料在环境污染修复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原始生物炭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存在不足,提升其吸附性能的研究应运而生。深入总结了各类物理和化学改性技术,并剖析了改性后生物炭的理化特性与吸附成效,并对未来的研究走向予以展望。

    2025年06期 v.42;No.531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盐酸氟西汀制备的绿色化技术策略

    赵明蕊;李玉;

    盐酸氟西汀是新一代非三环类抗抑郁药,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风险。通过改进其制备工艺,如使用绿色原料和催化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等,可有效降低氟西汀制备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绿色原料使用、催化剂的绿色化、废水生物处理等方面探讨了氟西汀制备过程的绿色技术策略,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2;No.53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国内己内酰胺现状及未来展望

    张少利;李建阳;张晓莲;袁红玲;朱止阳;孙立平;吕天宇;

    分析了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消费及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2024年国内现有的己内酰胺产能约722万t/a,消费量为623万t,预计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80万t。随着行业技术发展,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突破,新的绿色生产技术生产成本优势突出,国产化技术竞争力不断提升。随着新建装置的投产,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单系列大规模生产装置及一体化项目未来竞争优势突出。

    2025年06期 v.42;No.53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开发与研究

  • 磷尾矿煅粉碳化法制备碱式碳酸镁工艺研究

    樊昊宇;李智力;杨晶晶;郑泽民;柳凌;何东升;包峻豪;

    以浮选后的高镁磷尾矿煅烧后的高活性煅粉为原料,经消化和碳化反应得到碳酸氢镁溶液,固液分离后溶液进行热解反应制备出碱式碳酸镁产品,通过XRD和XRF检测对热解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消化反应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 min、液固比20∶1 mL/g、搅拌速度200 r/min、陈化时间30 min。最佳碳化反应条件为CO_2流速200 mL/min、液固比30∶1 (mL/g)、温度25℃、搅拌速度600 r/min和时间40 min。碳酸氢镁溶液在温度90℃和搅拌速度400 r/min下热解120 min,得到的碱式碳酸镁Mg_5(CO_3)_4(OH)_2·4(H_2O)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实现了镁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2025年06期 v.42;No.531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TBAI催化C—O偶联构建吲哚-2-羧酸-α-醇酯类化合物

    杨金霞;刘文涛;赵家烁;秦阳;胡晓雯;覃彬;孔令凯;

    利用吲哚-2-羧酸和二苯乙酮为原料,在TBAI(四丁基碘化铵)催化下,以水为溶剂,成功构建了吲哚-2-羧酸-α-醇酯类化合物。该方法通过C—O键偶联,绿色高效地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获得最优条件: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溶剂为水,TBAI物质的量分数50%,TBHP物质的量分数300%,n(吲哚-2-羧酸)∶n(二苯乙酮)=1.2∶1时,收率>80%。

    2025年06期 v.42;No.53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凝胶态氢氧化铝地下水除氟研究

    王卓亚;董育欣;梁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凝胶态氢氧化铝,分析了氢氧化铝凝胶对高氟地下水的吸附性能。利用SEM、XRD、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潜在的吸附机制。结果显示,凝胶态氢氧化铝由大小不一的球状颗粒团聚而成,粒径分布较广;材料表面粗糙,具有无定形结构。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5~6,吸附剂投加量为0.8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优化条件下氢氧化铝凝胶对氟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凝胶态氢氧化铝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随着共存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地下水典型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干扰程度依次为SO~(2-)_4> PO~(3-)_4> CO~(2-)_3> HCO~-_3> NO~-_3。最佳条件下凝胶态氢氧化铝对地下水氟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19 mg/g,吸附性能良好。

    2025年06期 v.42;No.531 22-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轻质高强度压裂支撑剂的研究

    杨鹏飞;张建中;许松林;曹磊;赵武营;

    针对当前中低强度支撑剂抗破碎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铝矾土作为主要原料,辅以熟铝石等材料,开发出一种轻质且高强度的压裂支撑剂。深入探讨了不同配方体系、多阶段升温预处理工艺、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体积密度和破碎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阶段升温预处理、制粒技术,并在1 420℃下烧结3 h制备的支撑剂,在69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2.91%,在86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5.00%,体积密度1.38%,颗粒内部呈致密网状结构,其性能指标优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要求。

    2025年06期 v.42;No.53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紫外光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实验研究

    刘秉涛;连保帅;程雨;张唯佳;

    采用紫外(UV)照射、过二硫酸盐(PDS)单独反应体系或组合反应体系对去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效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体系、初始pH值、PDS投加量、紫外光强度、SDBS初始浓度等各种关键因素条件对SDBS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UV/PDS体系对SDBS的去除效果最优。在初始pH值为7,UV光照强度为30 W,SDBS初始浓度为40 mg/L,PDS浓度为1.5 mmol/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情况下,SDBS去除效率达到96.85%。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UV/PDS体系中起主要氧化降解作用的活性自由基为硫酸根自由基(SO~-_4·)。

    2025年06期 v.42;No.53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改性污泥焚烧灰活化过硫酸氢钾降解水中CIP的研究

    刘志生;张丰麒;

    目前,污泥焚烧灰主要应用于制作建筑材料,分析了将污泥焚烧灰应用于废水处理情况,利用污泥焚烧灰的物化性质负载铁酸锰,采用控制变量法,对降解实验进行研究,并提出降解CIP的可能路径。最终选用负载比为1∶1的改性污泥灰渣。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9,PMS浓度为0.2 mmol/L,溶液初始浓度为10 mg/L,改性污泥灰渣投加量为0.2 g/L时,对水中的CIP降解效率在90 min内可达到99.69%。

    2025年06期 v.42;No.53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生产与实践

  • 溴冷机优化运行探讨

    郭玉祥;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聚酯装置的关键设备,近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制冷能力不足、效率降低的情况,对下游短纤装置的生产造成影响。通过对溴冷机组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总结了机组效率降低的原因及出现的异常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进行积极实施,最终实现了溴冷机的高效稳定运行。

    2025年06期 v.42;No.53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大型塔器现场分段交叉安装技术

    张峰斌;

    中石化(河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气体分馏装置技术改造工程采用分段交叉安装技术,其效率和速度均达到了业内先进水平。介绍了大型塔器现场分段交叉安装技术的施工过程,确定了安装工艺,并对安装难点及对策进行了讨论,实践证明三台大型塔器的安装过程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2025年06期 v.42;No.53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 MS-3002型燃机仪控优化研究及应用

    罗艳东;韩云盼;乔正阳;

    原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故障率高,现场仪表联锁保护设备采用开关的形式,误动作概率高,造成燃气轮机的非计划停机。通过对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升级、程序的优化和现场仪表冗余、容错技改实施,有效地提升了燃气轮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5年06期 v.42;No.53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 总磷总氮分析仪在环保行业中的运行维护

    袁高占;

    哈希NPW-160H总磷总氮分析仪是一种新型环保的总磷总氮测定专用分析仪器,符合环保标准要求,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磷总氮的快速测定。讨论了总磷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并分析了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

    2025年06期 v.42;No.53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AP气化炉膜式水冷壁裂纹成因分析

    郝子健;

    气化炉在16年的运行之后,膜式水冷壁在高温区域的迎火面出现了较多的横向裂纹。通过排查水冷壁水质、管线材质变化、销钉及耐火材料寿命等方面原因,分析出热疲劳或腐蚀是导致横向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5年06期 v.42;No.53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专题论述

  • 煤化工硫回收装置尾气处理现状和改造工艺

    杜骏伟;张雪花;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若未经适当处理直接释放到环境中,将严重危害大气质量,进而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安全构成风险。随着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尾气处理已经成为煤化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煤化工硫回收装置改造后,工艺具有高效、节能、稳定等优点。尾气处理工艺使用效果明显提高,还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浓度,从而达到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2025年06期 v.42;No.53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气相色谱法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杂质分析中的应用

    成春喜;曹娇敏;江甜;雷军;

    燃料电池汽车(FCV)以氢气作为能量来源,由于氢气中的一些杂质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在FCV氢源国际和国家标准ISO 14687—2019、SAE J2719及GB/T 37244—2018中均对各杂质含量提出相应的限值要求。概述了气相色谱法在FCV用氢中的惰性气体、烃、硫化物、有机卤化物及水分分析中的应用,与其他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气相色谱法在氢燃料电池杂质分析中的发展做了探讨。

    2025年06期 v.42;No.531 55-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化工教育

  •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多维审视与创新发展

    侯翠红;周震;刘均环;赵笑统;张亚涛;刘素娟;

    紧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展开深入研究。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意义,点明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紧迫性。从政策导向、人才培养、产教研协同及资源整合四方面剖析其建设意义,深入揭示了当前基地建设在合作深度、管理机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合作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旨在推动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输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025年06期 v.42;No.53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能源材料类研究生X射线衍射仪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

    陈东瑞;郭文敏;丁志兵;王文军;唐校福;

    针对邵阳学院能源材料类硕士研究生X射线衍射仪(XRD)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通过现状调研、策略设计、实践验证与成效评估,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体系旨在优化实践教学,提升研究生创新素养与实操能力。通过优化理论授课、强化实操训练、案例研讨与动态反馈,结合现场演示、虚拟仿真、小班化培训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机会,并引导其参与科研与竞赛,培养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新机制使研究生独立操作达标率提升约80%,创新项目申报量增长39.3%,科研论文产量显著增加。

    2025年06期 v.42;No.53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材料测试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浩伟;周晨晨;苗蔚;李金玲;张世杰;魏凤春;彭进;

    针对材料类专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培养高质量本科学术型人才的痛点,结合材料测试分析方法课程的学情特征,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从多维融合丰富教学资源、多措并举构建实践体系、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科教融汇提升学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实践探索使教学内容抽象乏味、课堂学习兴趣不足、知识应用墨守成规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5年06期 v.42;No.531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通专融合背景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重建

    杨春维;刘鹤;刘喆;

    以工程教育认证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创新教学思想推动教学改革为动力,对新工科环境工程专业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构建起以污水处理项目为链条的模块化知识体系。科学设计通专融合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并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致力于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成为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经实践验证,该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2025年06期 v.42;No.53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