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启兰;朱飞宇;赵晨曦;盛洁;杨方源;阿布都克里木·买合苏提;
玄武岩纤维(BF)是一种天然的无机高性能纤维,针对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过程中出现飞丝、断丝、纤维表面出现划痕等情况,设计了一种BF浸润剂作为连续BF生产过程中的混合乳液,可有效修复缺陷和保护纤维。配制聚氨酯型浸润剂改性BF,表征浸润剂的物理性质,测试纤维的拉伸强度。实验结果表明,sizing 2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分布的电位分布效果良好,静置72 h黏度增加不明显。sizing 2改性BF后,束纤维和单丝的拉伸强度提升至0.40 N/Tex和1 184 MPa,比原始纤维分布提升110.53%和30.68%。
2025年10期 v.42;No.53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贾双珠;李长安;刘品祯;杨光黎;吴秋云;朱俊霞;赵爽;
采用磷酸、硫酸对榴莲壳进行化学改性后低温碳化可制备高性能的榴莲壳基介孔碳(DSPC),研究其对水中甲基橙(MO)的吸附性能。采用物理吸附仪测定材料的孔结构,混酸活化12 h,碳化温度400℃时,DSPC的比表面积为1 620 m~2/g,总孔容为1.42 cm~3/g,孔径为3.5 nm,当吸附温度为25℃,其对MO的最大吸附量可达326.6 mg/g。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为自发进行的物理吸热过程。FTIR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改性法制备的DSPC表面含有甲基、亚甲基和甲氧基等基团,可能提高DSPC对MO的吸附能力。该研究实验原料安全易得,制备工艺简单节能,所得DSPC吸附容量大,可实现工业化。
2025年10期 v.42;No.535 24-2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李登辉;郭方颖;姚康辉;梁中普;聂运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等作物虫害,研制了22%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纳米悬浮剂,并确定了其最佳配方。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该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纳米悬浮剂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氯虫苯甲酰胺4%、甲氧虫酰肼18%、NS-500LQ 3%、P54 12%、增效剂Prime 10%、乙二醇5%、消泡剂1511 0.5%、硅酸镁锂0.5%,去离子水补足。该配方悬浮率高,储存稳定性高,符合纳米悬浮剂标准要求。田间试验显示,在水稻二化螟爆发初期使用1 000倍液喷雾,药后10 d防效达到98.6%,表明该制剂针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025年10期 v.42;No.535 28-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刘潇;尹洋;刘丰祎;
通过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采用结冷胶、聚丙烯酰胺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生物大分子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复合发光水凝胶材料。该发光水凝胶材料具备优异的发光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对水溶液中的三乙胺进行检测。
2025年10期 v.42;No.53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赵哲;刘举;张凯;陈华鑫;杨贺辉;郭晓强;
采用去离子水、各种功能性助剂、丙烯酸乳液、P.O 42.5水泥、石英砂和重钙研制了一种用于瓷砖面翻新的双组分界面剂。当两种配方比例为1∶4时,以丙烯酸乳液的型号、丙烯酸乳液的用量、P.O 42.5水泥的用量和石英砂的用量作为实验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其对瓷砖面粘结强度的影响,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丙烯酸乳液的用量、P.O 42.5水泥的用量和石英砂的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型可信度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优化出来的最佳添加量为:BLJ-6319乳液730 g, P.O 42.5水泥1 770 g,石英砂1 680 g,此时粘结强度达到最优值。
2025年10期 v.42;No.53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