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昊宇;李智力;杨晶晶;郑泽民;柳凌;何东升;包峻豪;
以浮选后的高镁磷尾矿煅烧后的高活性煅粉为原料,经消化和碳化反应得到碳酸氢镁溶液,固液分离后溶液进行热解反应制备出碱式碳酸镁产品,通过XRD和XRF检测对热解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消化反应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 min、液固比20∶1 mL/g、搅拌速度200 r/min、陈化时间30 min。最佳碳化反应条件为CO_2流速200 mL/min、液固比30∶1 (mL/g)、温度25℃、搅拌速度600 r/min和时间40 min。碳酸氢镁溶液在温度90℃和搅拌速度400 r/min下热解120 min,得到的碱式碳酸镁Mg_5(CO_3)_4(OH)_2·4(H_2O)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实现了镁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2025年06期 v.42;No.531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杨金霞;刘文涛;赵家烁;秦阳;胡晓雯;覃彬;孔令凯;
利用吲哚-2-羧酸和二苯乙酮为原料,在TBAI(四丁基碘化铵)催化下,以水为溶剂,成功构建了吲哚-2-羧酸-α-醇酯类化合物。该方法通过C—O键偶联,绿色高效地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获得最优条件: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溶剂为水,TBAI物质的量分数50%,TBHP物质的量分数300%,n(吲哚-2-羧酸)∶n(二苯乙酮)=1.2∶1时,收率>80%。
2025年06期 v.42;No.53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王卓亚;董育欣;梁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凝胶态氢氧化铝,分析了氢氧化铝凝胶对高氟地下水的吸附性能。利用SEM、XRD、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潜在的吸附机制。结果显示,凝胶态氢氧化铝由大小不一的球状颗粒团聚而成,粒径分布较广;材料表面粗糙,具有无定形结构。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5~6,吸附剂投加量为0.8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优化条件下氢氧化铝凝胶对氟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凝胶态氢氧化铝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随着共存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地下水典型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干扰程度依次为SO~(2-)_4> PO~(3-)_4> CO~(2-)_3> HCO~-_3> NO~-_3。最佳条件下凝胶态氢氧化铝对地下水氟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19 mg/g,吸附性能良好。
2025年06期 v.42;No.531 22-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杨鹏飞;张建中;许松林;曹磊;赵武营;
针对当前中低强度支撑剂抗破碎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铝矾土作为主要原料,辅以熟铝石等材料,开发出一种轻质且高强度的压裂支撑剂。深入探讨了不同配方体系、多阶段升温预处理工艺、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体积密度和破碎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阶段升温预处理、制粒技术,并在1 420℃下烧结3 h制备的支撑剂,在69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2.91%,在86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5.00%,体积密度1.38%,颗粒内部呈致密网状结构,其性能指标优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要求。
2025年06期 v.42;No.53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刘秉涛;连保帅;程雨;张唯佳;
采用紫外(UV)照射、过二硫酸盐(PDS)单独反应体系或组合反应体系对去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效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体系、初始pH值、PDS投加量、紫外光强度、SDBS初始浓度等各种关键因素条件对SDBS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UV/PDS体系对SDBS的去除效果最优。在初始pH值为7,UV光照强度为30 W,SDBS初始浓度为40 mg/L,PDS浓度为1.5 mmol/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情况下,SDBS去除效率达到96.85%。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UV/PDS体系中起主要氧化降解作用的活性自由基为硫酸根自由基(SO~-_4·)。
2025年06期 v.42;No.53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刘志生;张丰麒;
目前,污泥焚烧灰主要应用于制作建筑材料,分析了将污泥焚烧灰应用于废水处理情况,利用污泥焚烧灰的物化性质负载铁酸锰,采用控制变量法,对降解实验进行研究,并提出降解CIP的可能路径。最终选用负载比为1∶1的改性污泥灰渣。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9,PMS浓度为0.2 mmol/L,溶液初始浓度为10 mg/L,改性污泥灰渣投加量为0.2 g/L时,对水中的CIP降解效率在90 min内可达到99.69%。
2025年06期 v.42;No.53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