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跃强;方进;冷为贵;黄德明;孟庆坤;周骏宏;
为了解磷矿及尾矿在氯化铵溶液中的分解情况,探究了不同传热方式、分解时间、反应介质及分解温度对磷矿铵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一定时,采用微波传热的磷矿分解率随微波功率的上升而略有增大,而采用恒温浸取器、加热板等接触传热,分解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在传热方式一定时,分解速率随氯化铵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产生较大的反应阻力;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反应阻力减小。磷矿的分解反应属于扩散控制过程,采用微波分解时的分解率最大能够达到84.66%,且通过数据拟合得知相关性系数R~2为0.967 8,实验结果接近真实值。
2025年11期 v.42;No.536 22-2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王洪波;曹智洋;刘硕;刘园;李发闯;
制备了三维(3D)自支撑结构的纳米Bi/C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和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进行了研究。Bi/C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由静电纺丝和碳热还原方法制备,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Bi/C纳米纤维负极可分别为LIBs和SIBs提供411.9 mAh/g和253.4 mAh/g的可逆比容量,展示了其作为负极材料在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潜在应用。
2025年11期 v.42;No.536 27-2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 武鼎铭;陈晴晴;常笑彬;郭蔓;胡雨杭;
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氧化铝粉湿法分散的影响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5.0 L球磨罐中,最佳物料体积占用率为80%,在固含量30%和研磨时间30 h的条件下,能够使研磨效果达到最佳值,研磨粉体颗粒小,分布窄,且未团聚。
2025年11期 v.42;No.53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刘兴然;张辉;
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在医疗器械、船舶防污、纺织品涂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添加剂对EB固化PUA亲水性能的影响,得出亲水性优异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配比:每百克PUA预聚物溶液中添加3%(质量分数)3033A为流平剂,5%(质量分数)烯丙基磺酸钠作为亲水性改性剂,所得涂料固化后亲水角可达18.6°,24 h后吸水率为2.84%,平均拉伸剪切强度为3.3 MPa,将样品等离子表面处理后水接触角从18.8°降至17.2°。
2025年11期 v.42;No.53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黄琦;
利用微反应器可以制备微米级的锂锰氧化物。大量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锂锰氧化物对于苯酚的吸附更适合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来描述。当溶液pH值为10时,吸附时间7 h,吸附剂用量为0.1 g, 10 mg/L的苯酚溶液100 mL,吸附量达到最大20.1 mg/L。吸附剂可用芬顿试剂再生,反复再生利用10次后,其对于苯酚的吸附性能仍能维持在原吸附量的90%以上。
2025年11期 v.42;No.53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王瑞环;杨流;徐明;
以纳米铁悬浮液为吸附剂,对硫酸锂溶液进行除铊实验。探究了纳米铁悬浮液用量、原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除铊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铁悬浮液加入量为4.5 g/L,溶液pH值为10.5,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可以将硫酸锂溶液中162.241μg/L的铊降至0.93μg/L,去除率可达99.4%。通过在滤渣中补充纳米铁悬浮液并返回前端,极大地提升了吸附剂的使用效率。实验结果显示,滤渣多级循环利用处理后的硫酸锂溶液,其铊含量不仅降低至痕量水平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确保了卤水的高纯度,降低了除铊过程的成本,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2025年11期 v.42;No.53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