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综述与述评

  • 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综述

    杨忠凯;王敬臣;武宁;陈欢哲;田静;李涛;任保增;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SO_2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烟气脱硫作为燃烧后脱硫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技术。以烟气脱硫技术中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为例,分别综述了湿法脱硫技术中的石灰石-石膏法、海水法、氨法;半干法脱硫技术中的循环流化床法以及干法脱硫技术中的电子束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以上几种脱硫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性对比,并对我国未来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2019年03期 v.36;No.456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新型环保增塑剂研究进展

    王柏楠;李俊华;齐立芬;张五交;陈蔚;郭歌;霍二福;

    综述了国内外新型环保增塑剂的种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环保增塑剂的合成方法、性能、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包括环己烷二羧酸酯系列、柠檬酸酯系列、偏苯三酸三酯系列、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系列、聚己二酸酯系列、环氧化环己烷邻二甲酸酯系列、山梨醇二正己酸酯等系列产品。

    2019年03期 v.36;No.45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铝合金中铋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刘云贵;龙安禄;龙尚俊;曾茵;周元敬;

    含铋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特殊用途,在航空、船舶、核工业及兵器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过量的铋会降低合金的强度。因此,测定和控制铝合金中铋的含量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还没有专门测定铝合金中铋含量的国家标准。综述了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汞膜电极法等铝合金中铋的主要检测方法,旨在为探寻简单准确测定出铝合金中铋含量的方法提供参考。

    2019年03期 v.36;No.45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基于煤化工装置的PLC应用综述

    景宇富;何晓靓;

    PLC系统是煤化工装置常用的独立控制系统,具备灵活、多变的特性。结合不同系列的西门子PLC,规范系统程序查询、下载、备份和强制方法,解决程序连接不上、登录密码丢失、个别功能块加密、系统卡件烧毁等故障,提出系统防雷防电专项技术,通过程序解读和理解,利用现场资源,与设备厂家积极沟通,破解系统无法实现远程操控、维保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系统程序不兼容等问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装置经济效益。

    2019年03期 v.36;No.45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开发与研究

  • 水基纳米流体传递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王宝和;程飞;白麟;王维;

    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系统温度、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及能量因子对水基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和黏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水基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增大,而黏度减小;水基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及黏度均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2%时,水基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增幅较小;随着纳米颗粒能量因子的增加,水基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增大,而黏度基本不变。

    2019年03期 v.36;No.45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利用微藻净化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王亚洁;刘君丽;杜玉杰;杨灏秋;朱涵静;田倩倩;张春玲;

    探讨利用微拟球藻对污水和中水进行深度净化的可行性,从而获得污水净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藻对污水氮磷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可在13天内去除水体中96%的氨氮和94%的磷,同时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2.9%。在生活污水中培养至第16天,微藻的细胞密度每毫升可达4.55×10~6个。该研究以中水和生活污水为基质培养微拟球藻,为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和能源的同步获取提供了新途径。

    2019年03期 v.36;No.45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浮充法快速评测锂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戚凤晓;李莉;陈芳杰;史瑞星;席凯凯;祁晓英;

    介绍了一种快速评价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即浮充法,通过对经过高温高电压浮充的1Ah软包电池进行拆解,采用XRD、ICP等手段对浮充前后正负极片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正极材料软包电池浮充比容量和浮充电流变化与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具有正相关性。

    2019年03期 v.36;No.45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基于超级电容储能与独立光伏匹配的研究

    孟连军;李森;孔治国;陈玉晶;

    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超级电容作为独立光伏组件的储能时在满足其他应用条件外,要充分关注所选用的超级电容与独立光伏组件在输入与输出阻抗时的匹配。尤其在光伏工作峰值区间,二者之间较好的匹配可以使现有的光伏组件在试验时间周期内,能向超级电容输出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2019年03期 v.36;No.45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生产与实践

  • 环己醇废气中的氢与氯碱副产氢回用系统优化设计

    李迎春;张乐;阮晨蕾;张海永;王留栓;张谦华;武臻;

    采用低温分离、变温吸附工艺和干燥精滤装置,将环己醇加氢反应系统外排尾气中的氢气和氯碱副产氢气回收,并结合苯精制装置的氢源现状,设计了氢气回用系统、氢气干燥精滤装置、氢气压力调节控制系统和苯精制装置补氢自动控制系统,增加了苯精制加氢单元的补充氢气源,减少了有效资源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9年03期 v.36;No.45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萤石烘干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周小平;冯好收;王亚辉;曹克金;许海全;

    在氢氟酸生产过程中,水分是影响产品质量以及过程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设备存在上料系统方式单一、转窑系统产能偏低、热风系统能源损耗、尾气系统收尘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多方式上料,新增回转窑式烘干炉,提升烘干炉处理能力,以及对热风系统和除尘装置进行优化。通过改造,达到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2019年03期 v.36;No.45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场含油污泥脱水研究

    王东玉;

    探讨了不同含油污泥浓度、不同的叠螺机转速、不同加药浓度对污泥脱水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达到较稳定的处理效果,若污泥浓度增加过高,则投配率上升,且处理效果变差;主机转速升高,处理效果变差;药剂浓度对脱水效果影响较大,药剂浓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一方面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节省药剂投加量。

    2019年03期 v.36;No.45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脱油沥青提黏技术方案的研究

    罗勤高;

    公司重油加工采用"溶剂脱沥青-沥青制氨-催化裂化"组合工艺。为了进一步降低化肥生产成本,化肥原料需要进一步劣质化,有必要对溶脱装置脱油沥青进行提黏,提黏试验以"利用现有设备,不做大动改"为原则。以黏度≤100 mm~2/s(254℃时,高压进料泵设计黏度)为主控指标,兼顾脱沥青油收率≤60%。为此,需优化脱油沥青提黏技术方案,实现脱沥青油高收率,且胶质、沥青质含量尽可能少。通过对管输减压渣油混合碳四溶剂脱沥青试验的研究,提出脱沥青油进行深拔的技术方案,选择利用两段脱沥青抽提流程工艺中10%左右的胶质由原来调和脱油沥青的黏度改为直接作为脱沥青油组分。采用该方案装置动改少,操作不需做大的调整,脱沥青油收率就可达60%,且脱沥青油质量好。

    2019年03期 v.36;No.45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己二酸装置烛式过滤器单元操作的优化

    徐志锋;高扬;陈亚培;

    通过对己二酸装置烛式过滤器的介绍与说明,对己二酸生产中烛式过滤器存在滤棒经常断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优化己二酸装置烛式过滤器的操作,保持烛式过滤器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2019年03期 v.36;No.45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甲醇液体除蜡的技术开发应用探索

    沈华;

    在甲醇合成反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碳链碳氢化合物及石蜡烃生成,影响后续工序。就甲醇合成系统结蜡原因及除蜡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法,选择开发新的除蜡技术并应用,达到预期目标。

    2019年03期 v.36;No.45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分析测试

  •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烟气中汞吸收液空白值偏高的原因分析

    张会强;张秦铭;马文鹏;王斐;

    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汞时,发现其空白吸收液中汞的值偏高。分别对配制高锰酸钾吸收液中使用的硫酸、吸收液的存放条件和气泡式吸收管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以上三种因素是造成吸收液空白值偏高的主要原因。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9年03期 v.36;No.45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肥料中17种氨基酸

    严雪伟;鲁庆亚;苏红丽;王丽娜;汪宏杰;罗永飞;

    建立了一种用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测定肥料中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色谱柱为250 mm×4.6 mm,5μm Waters XTerra RP-18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乙酸-乙酸钠溶液和水,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1 mL/min,梯度洗脱,柱箱温度为37℃,检测波长为360 nm,17种氨基酸得到了很好的分离。2,4-二硝基氟苯(DNFB)柱前衍生法具有衍生剂操作简单,衍生物稳定,适用于定量测定。

    2019年03期 v.36;No.45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化工教育

  • 仿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应用

    马娟;王良广;

    当代化工领域,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化工仿真教学能弥补传统化工实验教学存在的仪器数量不足、实验过程繁杂、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但其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问题。根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学生个性特点,我院针对化工仿真教学进行了系列摸索改革。通过改革与实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化工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2019年03期 v.36;No.45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化学电源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陈敬波;徐芹芹;谷肄静;戴新义;麦毅;

    近几年,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新能源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时间,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新能源专业,培育专业人才。《化学电源》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经过三年的教学,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探索,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

    2019年03期 v.36;No.45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微课在工科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霞;王培;

    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片断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通过对我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上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优选后的实验课程授课内容制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并将其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实验微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强度,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效果较好。

    2019年03期 v.36;No.45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管理论坛

  • 化学所在非共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正>非共价相互作用是超分子化学的基本科学原理,新型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研究能够为超分子体系以及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驱动力,并能够促进人们对生命体系的深入认识。阴离子-π作用,即阴离子与缺电子芳环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作用,直到21世纪之初才被人们认识,并显现出作为一种新型非共价作用的巨大应用潜力。

    2019年03期 v.36;No.456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大连化物所利用“大连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学取得新进展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开军、中科院院士杨学明团队与南京大学教授谢代前合作,利用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学取得新进展。羟基自由基(OH)是星际介质和行星大气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性质活泼,能和大部分

    2019年03期 v.36;No.456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中科院化学所在液滴行为控制方面取得进展

    <正>液滴在固体表面的碰撞行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如喷墨打印、农药喷洒、喷淋降温等。研究液滴碰撞固体表面的过程,实现对液滴碰撞行为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碰撞过程中,液滴在数毫秒内发生极大程度变形,且与固体间的碰撞过程不同,液滴碰撞后可产生直接沉积、回缩及回弹、破裂等多种结果,这些因素使调控液滴的碰撞行为十分困难。

    2019年03期 v.36;No.45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宁波材料所在抑制石墨烯腐蚀促进行为方面取得进展

    <正>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的长径比及优异的阻隔性能,近年来在有机腐蚀防护涂层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石墨烯和涂层基体树脂的界面相容性较差,进而导致涂层微孔、微裂纹等缺陷,同时,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可能引起电偶腐蚀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美国西北大学黄嘉兴从电化学电位角度强调石墨烯在腐蚀过程中做正极,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研发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涂层;(2)在石墨烯中

    2019年03期 v.36;No.456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下载本期数据